查看原文
其他

【肖河】 G7-G8-G7,再到G8还是G6?

1975年11月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六国在法国古堡朗布依埃召开首脑峰会以来,这一代表了国际自由秩序“顶点”的富国俱乐部已经存在了将近43年。其间加拿大的加入让其成为七国集团(G7),而对叶利钦治下的俄罗斯的“优待”则让其化身为八国集团(G8),直至因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而让其做了减法。如果说俄罗斯宣布永久退出G8不过是让后者变得更加“纯粹”、算不上危机的话,那么今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G7峰会倒是真正标志着这一富国俱乐部——“美国及其亲密盟友”俱乐部真正迈入了中年危机。


与以往也曾经有过的争吵和分歧不同,美国和对其心怀不满的盟友们在此次峰会上都表现出了“分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态势。先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联合声明中表示:“也许美国总统并不在乎是否遭到孤立,但如果必要的话,我们也不在乎变成G6。”这一强硬表态也预示着法加两国的年轻领导人根本不会向他们瞧不上的特朗普做出让步,“哀求”美国豁免刚刚提出的钢铁和铝制品关税,而是要坚持原则,斗争到底。果不其然,无论是对马克龙、特鲁多还是特朗普而言,此次峰会的过程都绝对谈不上愉快。提前离会赴新加坡之际,特朗普特地指示白宫官员抨击特鲁多的“谎言”激怒了美国总统,公开表示留下的美国代表不会为G7的联合公报背书。更不用说,在离会之前特朗普就明确表示不会加入在环保等领域的协定。而除了与“老朋友”对抗之外,特朗普在参会时更是提出了重新将普京“请回来”的惊人之语。一时间,国际舆论对G7的走向议论纷纷,有的担心打着“退出主义”大旗的特朗普会不会干脆甩开盟友,使G7变成G6;另一些则更具想象力地猜测特朗普会不会一意孤行,真地把俄罗斯再“请回来”。

G7变G6或者G8的猜测极富想象力和戏剧性,但无论是哪一种猜测,变为现实的可能都微乎其微。

首先,在G7内部并未形成逼迫特朗普“不得不退出G7”或者真要“把美国赶出G7”的气氛。尽管除法国和加拿大外,其他国家也不满意特朗普对盟友们下手的关税政策,但它们并不准备和华盛顿“直来直往”。典型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经在特朗普个人身上投下了大量的政治资本,一心谋求与其建立密切的私人关系。因此,即使在这次会上和几天前在华盛顿都没有获得满意的外交结果,安倍也并不打算公开批评美国,而是要继续“悄悄地”解决问题。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与安倍的立场差不多,而且她还不忘告诫法国等其他国家不要在对美国的关税报复上“做过头”。除了日英两国在“反美”问题上保持沉默之外,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没有像马克龙那样“咄咄逼人”,外界普遍估计这是因为德国更关注的还是尚未有定论的汽车关税问题,因而不愿意早早与特朗普闹僵。此外,还有意大利的新任总理孔特,这位G7里的新人来自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可以预计他和特朗普的共同语言可能还要多于与其他主流政客。如此一一算来,日前走红的那张G7新闻照片上的特朗普虽然看上去是“遭到围攻”,但是环列其周围的其他领导人们也是各怀心思。以此而言,这位容易怒发冲冠的白宫主人正好可以在G7里享受适度的“被挑战感”,塑造一下“凭借一己之力维护美国利益”的形象,绝无真地退出这一俱乐部的必要。

其次,特朗普要想把普京重新“加群”也并非易事。一方面,虽然英德在贸易问题上没有和特朗普公开闹翻,但在反俄上却是态度坚定,坚持履行关于乌克兰危机的明斯克协定是俄罗斯重回G7的先决条件。在联合声明中,各国更是指名道姓地支持英国,声称俄罗斯应当为“毒杀特工案”负责,并且将进一步地制裁莫斯科,让后者“付出更多代价”。在俄罗斯问题上,目前只有意大利总理孔特表达了对特朗普的支持。另一方面,就算特朗普不在乎盟友们的感受,但是美国国会可就没那么好对付了。在美国共和民主两党都主张加强对俄制裁的情况下,特朗普“请回”普京的说法可能至多也就是“过过嘴瘾”,真要这么做的话,估计要在美国政府内部和国会政治中付出不菲的代价,而这显然无必要。

总体来看,虽然今年G7峰会上的火药味和“非主流色彩”都要比以往更加浓烈,但是还远远没有真正发展到对G7伤筋动骨的地步。美国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G7不会成为一个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样的“反美平台”,充其量不过是听听马克龙和特鲁多们的牢骚。


(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2018年第13期。)



延伸阅读:

【Xu Xiujun】 Has the G7 Club Lost Its Mojo in a Changing World?

【邵峰】  上合组织和七国集团峰会:比较视野下的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




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请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发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